2011年10月9日

10/7探究教學融入課程工作坊~以血液循環教學為例


我還蠻喜歡這樣圍著一圈的感覺,感覺把新竹市的生物科老師距離拉近了些


在10/7探究課程融入課程工作坊中,我分享了一個血液循環的教案,在這一次的討論當中,現場的許多老師幫我釐清許多想法,這一次的呈現可說是野人獻曝哪!自己覺得這樣的點子很好,但整體的教學順序邏輯的部分,還是有許多要加強的部份,很感謝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的建議,改進之後,很希望能更符合學生的需求。

這一次我想要顛覆以往的上課模式,以往我總是教完整個血液循環才帶孩子進實驗室,這次我希望學生可以先透過實際的觀察,進而能去學習有關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

我想要連結POE的策略,我是這樣設計的:
P(預測):請預測在顯微鏡底下如何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請在紙上寫出你們這組的想法,並說明如此預測的原因
O(觀察):寫出、畫出小魚尾鰭血管流動的狀態,並說出如何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E(解釋):請學生就預測和觀察之間的一致或不一致寫出解釋。

但由於這一堂實驗課是血液循環的第一堂課,所以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動脈、靜脈、微血管是什麼,所以沒有先備知識,其實學生很難寫出預測,若是要這樣上的話,必須讓孩子先對血管有概念,再來上這一堂實驗課會比較好。

此外,學生在透過顯微鏡觀察魚尾鰭,有許多時候是根本沒觀察到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部位,例如學生會去看魚尾的色素細胞、軟骨,所以常常結果是瞎子摸象,有看沒有看到重點,在工作坊之後,我想要將教學順序修改成這樣:

第一節課:觀察小魚尾鰭
第二節課:血液、血管
第三節課:心臟
第四節課:脈搏的測量
第五節課:血液循環
第六節課:物質、氣體交換及呼吸運動

------------------------------------------------------------------
第一節課:
我會在前一堂課預告孩子要記得帶相機來,並告訴他們必須要拍照,並將照片洗出來在照片上標示出與血液循環系統有關的構造,一組交一份給我。能在相片當中標示越多越好,若有時間,請錄製一小段影片來上台報告你們的觀察與發現。

我在當堂課,先投影出要孩子觀察的畫面,接下來請孩子觀察,最後剩下十分鐘,我會隨機抽每一組的其中一個號碼,並將我拍到的畫面投影出來後,請各組孩子上台來解說,說說他們針對血液循環系統構造的發現,前組講過的發現不能再講。

當堂課透過學生的眼睛,他們會看到一顆顆的東西、血液會流動、流向不同、有血管、流速不同。
---------------------------------------------------------

第二堂課:認識血管和血液
由於之前已經觀察過小魚尾鰭了,所以我這第二堂課要帶孩子認識血管和血液。
我會先告訴他們,心臟連接四大血管,和心臟相接的血管是很粗的,但血管是否一直那麼粗呢?一路分支。。。
放血液循環的影片,從影片中可看出血管一路分支,越來越細,並會到身體末端。
我會問孩子:你們從影片中觀察到血液循環有哪些特徵?
有進、有出心臟的血管,分別叫做不同的名字,他們就叫做動脈、靜脈。(帶出名詞)
在血管中,由流動的血球細胞,分別叫做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介紹三種血球細胞特徵。


-------------------------------------------------------------
第三堂課:心臟
可以讓孩子觀察心臟(豬心、雞心、模型)
或是看心臟的影片後來討論:心臟的位置、心臟的構造、心臟為什麼會搏動、心臟分的腔室、心臟的肌肉層厚度差異、接動脈、接靜脈

------------------------------------------------------------

第四堂課:血液循環
以往這堂課我都會教口訣:
左通全身右通肺
左出右進、右出左進。
今年我想要在教完血液循環之後,讓學生想想看血液循環的特徵,你發現到什麼,請各組上台說說他們的發現。最後我才帶出口訣。
在教這一部份,我會帶孩子紮實的看課本上心臟的圖,並試著去標示血液流向的箭號,最後才帶瓣膜的構造,讓孩子去理解瓣膜在血液循環中的重要性。
阿簡在工作坊有示範靜脈瓣的找法及快速美白的小活動,大家都覺得妙極了!!


大家紛紛舉手,想要快速美白


原來靜脈瓣可以觀察的到!太神了!!!


從第二次段考之後,我也想要來執行小組合作學習,我想就直接用段考成績來分組,每一組都有成績好也有成績較差的孩子,用異質分組的方式來執行,若在班上上課,也是將全班分成六大組。我的想法是,讓學習回歸學生自主,希望課堂上有更多孩子能夠發現、觀察的機會,這次我不帶驗證式的實驗了,我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發現。

渾沌了兩天,我的思緒終於清晰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