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

淨山

淨山的機絲


前兩天到合歡山去參加太魯閣國家公園辦理的淨山運動
從新竹下台中轉到埔里一路衝到關原
開車帶我的志工很是心急
一路帶我衝鋒陷陣 即使身體再強壯的我
也抵不過東京甩尾的速度
再加上從平地迅速來到三千公尺海拔的高山
身體還沒來的及緩衝
以致於我到小風口時頭痛得不得了


在小風口遇到第一個志工一聽說我頭疼,便遞給我一顆普拿疼
他跟我說吃了以後"馬上就會好"
瘋言瘋語的他中午就喝的茫茫的,還拿裝有烈酒的保溫瓶和我炫耀
他說上山帶酒千萬別帶玻璃瓶。。。太重了
我跟他說:我就是帶了瓶"很重的玻璃瓶"
而且根本就是小孩子等級的"水蜜桃酒"
約定好晚上再分享給他喝
接著他又繼續跟我分享他所帶的"雞絲"
像是夾子、大的麻布袋、手套
我跟他說我只有帶麻布手套,但我能想到,我也很不錯啦
我愉快的和他聊著天,很喜歡這些保育志工的真性情


這一回來淨山的重點總共有兩大主要步道
一個是最容易攀登的百岳--石門山,另一個是合歡主峰
沿著步道行走,其實步道上的垃圾不多
撿著撿著沒啥成就感
我總是脫離步道,往山坡下走
在背風面,躲藏在箭竹底下總有零零星星的垃圾
像是裝滿石頭的寶特瓶、帽子、絲巾、鞋墊、糖果紙屑、衛生紙
在合歡主峰標牌的底下,因為工程剛做好
所以有一堆工地垃圾,一個大石油桶子已經被深埋在底下
我挖了好久才挖出來
但挖出來這大型的鐵製垃圾
讓他遠離這塊綠油油的山脈,還是挺以成就感的


走在三千多公尺的高山
戴著手套,拿著夾子,大塑膠袋
像是在尋寶,東翻翻西找找
只盼望能夠發現更多的"不屬於自然的東西"
很弔詭的是,我也希望台灣人的環境意識越來越好
但我卻在淨山的過程中。。。很期待發現垃圾
沒找到垃圾、沒把垃圾袋裝滿.....便有很大的失落感
所以我總是很認真的尋找垃圾
即使大家都休息了,我也還在找垃圾
我會脫離隊伍找尋垃圾,難走的路、坡度陡的路,我也會去找找
很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在沒人的路徑依舊會發現一個個的垃圾
尤其是走在人煙罕至的路徑上
冷風吹得我思緒更清楚,專注力一百的我只希望能發現垃圾
我稱我自己這樣的行為叫做"集點癖"


不久之前我才和喜青分享所謂7-11以及鮮芋仙高超的商業行為
讓客人收集點數---集點、換取贈品
不僅讓客人提高消費意願,更讓業績頻頻飆高
這就是典型的消費者心態
而我回想我對待我們班的孩子,不也是用這樣的方式
蓋章、收集章數、換取獎品
利誘,只盼望孩子們能夠好好地完成某件事物
我一直在想的便是如何能夠把這些代幣拿掉
置換成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完成的模式
一堆的獎勵方式,其實我自己都搞得糊塗
孩子們集的開心,我卻一直很想要拿掉
繼續回想過往的學習歷程
在我們那個年代,老師們似乎也沒有用這樣的獎勵手段
我們,不也都自動自發,做得很好


呵呵。。。離題了
我想,我想要類比的是"收集的快樂"
我在撿垃圾的過程當中
便有一種想要把"垃圾裝滿的衝動"
所以我才稱之為收集的癖好
在收集每個人喜歡的事物時
這過程總是自願地努力過,興奮地去收集的
所以當收集到一定成果時
那種開心,是很難以言喻的

撿垃圾的過程或許就是這種收集的快樂
但不同於『收集小叮噹磁鐵』結局般的失落
這些磁鐵後來也變成我搬家過程一度想要丟掉的"垃圾"(我當初還到處跟人家換)
收集垃圾的心境或許更高於收集這些實質物品
能把大自然變得更自然、更原始、更美麗
那比擁有一項物品還要更加快樂

一群人,一同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其實還蠻贊成這樣『盲目地快樂』的
當做一件事情,有意義的事情,是一群人時,那樣的力量變得無比強大
但走在合歡山的步道上,我也想過,
這樣的活動我其實也能夠自己完成的
那我何需來湊熱鬧?

或許就是這樣盲從的快樂,以及大家一起完成的成就感
讓我忍不住想要報名參加這樣的淨山活動
當然,我也開始帶著孩子們開始做簡單的淨山活動
所以我很想看看公家單位在辦理這樣的淨山活動有何特殊
很顯然的,這樣的活動其實只是做做宣傳
撿這幾條大眾化的步道意義不大
整個太魯閣的面積過大,需要關心的不只是高海拔的山脈
反倒是,沿著公路兩旁、越往低海拔山區走去
垃圾量其實是多到無法想像的
反倒是當我看到保育志工準備好的『機絲』(手套、夾子、大麻袋)
這反而是我比較想要效法的
撿垃圾其實是需要一副好的工具,隨『山』攜帶
手邊沒有垃圾袋,其實很難有動機想要撿垃圾的
所以『好好準備一套工具』這倒是值得我效法的

緊接著的班遊就要帶孩子們到飛鳳山
我已經告訴孩子們記得隨手帶幾個垃圾袋來爬山
或許我們以後週末可以定期到飛鳳山淨淨山
甚至認養一座山來淨山
如此,不僅可以定期淨山,讓山變得乾淨
也可以固定來這幾座山班遊、運動
帶領班上做好環保,如同保育志工般認山為友
與自然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
這是我很希望能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係的



大家齊來淨山

沒有留言: